WEDCV155VD5RRV515DV |
1. 小S對老公千般討好,依然得不到他的愛 小S曾經為老公寫了一首歌曲:「我不怕老,我不怕死,我只怕活著的時候你不愛我!我怕分開,我怕遺忘,我不怕跟你一起上天堂……」 看到小S那麼悲傷的歌詞,可想而知她有多麼渴望愛情,她在婚姻里過得是有多麼的不幸福。 ... 在婚姻里,她處處充當討好的角色。 在2013年,小s的老公許雅鈞投資的胖達人麵包店,使用人工香精、乳化劑冒充天然酵母高檔貨,如此欺詐行為引起大眾的憤怒。 發生這樣的事情,當事人許雅鈞躲在了幕後,而小S卻站了出來。她在錄製《康熙來了》的節目上,真誠地向大家道歉並表示,她老公是不知情的,因為相信胖達人標榜自然,才願意投資,下次投資會小心點,不能辜負大眾對自己的期望。 在她眼裡,老公永遠是對的,始終如一地站在老公那邊,不斷地討好老公。不僅如此,她還在微博上為老公慶生。 ... 在微博上發了一大段文字祝福她老公生日快樂,並精心布置舉辦生日現場,弄得超級溫馨,可她做的這一切,她老公真的會因此而更加愛她嗎? 據悉,她老公經常家暴她,還把出軌當成了便飯來吃。她向外界曬出來的幸福,只不過是她的偽裝。 正如這麼一句話, 得不到的永遠在騷動,被偏愛的都有恃無恐。 當一個人愛得越卑微,越想要通過討好一個人去獲得對方的愛時,結果往往會背道而馳。 2. 卑微的討好,是低自尊的表現 《親密關係》這本書提到, 習慣了不平等、缺乏力量感的關係模式,在和戀人相處時,我們也會不自覺地擺出低姿態來討好對方,通過滿足他自我誇大的要求來維持感情。 討好型的人,總認為自己不夠優秀,不值得被愛,從某種意義上來說,也就是低自尊的表現。 春晚主持人佟麗婭曾經也是卑微地愛著自己的老公,即使她本來就比老公陳思誠優秀很多,但她骨子裡是卑微的,她總認為自己不夠優秀,配不上陳思誠的愛,因此在任何時候,她都小心翼翼地呵護著他,生怕這段感情稍縱即逝。 ... 其實,佟麗婭錯就錯在,她對自我產生了懷疑,並否定了自己的價值,似乎她的存在是因為有了陳思誠才變得有意義。 當一個人放低姿態去討好別人時,恰恰是失去了自我認同感。 3. 想要獲得幸福,走出低自尊是前提 很多時候,低自尊是我們的主動選擇,我們習慣性地放低姿態去討好對方,把對方捧得高高在上,殊不知,這樣只會加大夫妻間的不平等。當一段關係中雙方處於不平等的狀態時,很難獲得幸福。 ... 想要獲得幸福,從走出低自尊開始。那麼,該如何走出低自尊呢? 與過去的傷痛和解 低自尊的人,往往和他過去受到的傷害有關,或許是因為我們生活在一個無愛的家庭里,曾經被否定過,被打擊過,從此自卑的種子就種在我們的心田。 小S出身單親家庭,在她父親去世前,父親酗酒後經常打母親,於是,年紀尚小的她,就見證了這無愛且兇暴的婚姻。 另外,她還在活在姐姐大S的陰影里,外界都認為她姐姐很美,很優秀,而她卻顏值欠佳,不如姐姐優秀,這無疑給了她很大的打擊。 ... 於是,她變得極度缺乏安全感,變得自卑,事事都以別人為先,生怕自己做得不好得不到別人的喜歡。 其實,假如她能從過去的傷痛中走出來,對貶低自我抬高他人的心理遊戲說不,清楚地認識到自己也有能力去保護自己,給自己安全感,而不是依靠別人,這樣才能把幸福建立在自己身上。 肯定自己的價值 想要獲得幸福,需要自己去肯定自己的價值,而不是活在別人的世界裡,把別人當成一朵鮮艷的花,接著自己默默無聞地充當他的一片綠葉。 佟麗婭對陳思誠失望透徹後,她不再以老公為中心了,她積極參與今年春晚的支持,獲得了很多好評,向大眾展現出了那個最好的自己。 ... 肯定自己的價值,樹立積極的自我認同感,才會因「我是我」而感到驕傲,感到快樂。 在愛情里,最忌諱的是夫妻雙方關係的不平衡,當一方總圍著另一方旋轉時,很容易會迷失自我,從而找不到自己存在的價值,自然也會失去對對方的吸引力。 想要擁有幸福,獲得圓滿的婚姻,最好的狀態就是「你很好,但我也不差」。
內容簡介
資深媒體人冒險深入中東!第一本以華人觀點揭開中東的神秘面紗!
2016年「亞馬遜中國」編輯推薦人氣榜第1名!讀者好評直逼5顆星!
中東,是一個零和遊戲的地方,
所有人都參與了陰謀,卻又有無辜的一面。
想要了解中東,必讀的一本書!
中東可以說是目前世界上最複雜、最動盪的地區,中東發生的事看似距離我們很遙遠,但當由此引發的恐怖主義活動危及整個世界的安全,連臺灣都被伊斯蘭國列為恐攻對象時,我們也無法置身事外。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崩潰,留下滿地碎片,現在的中東國家從帝國的廢墟中重新建立起來,卻也埋下日後動亂紛擾的根源。美英法俄等強權在其中扮演著什麼角色?為什麼同樣是伊斯蘭教,什葉派和遜尼派卻水火不容?「茉莉花革命」帶來了什麼後果?敘利亞內戰為何發生?恐怖主義、ISIS伊斯蘭國又如何崛起?……
面對這些錯綜複雜的問題,媒體報導只能給我們「標準答案」,本書作者郭建龍實地走訪這塊曾經孕育無數璀璨文明、如今卻飽受戰亂摧殘的土地,他以獨立作家的澄澈思維、社會觀察家的敏銳視野、媒體人的實證精神,深入訪問了當地的難民、工人、農民、員警……以親眼的觀察、客觀的資料、深入淺出的敘述,破除我們對中東的刻板印象,勾勒出一部脈絡清晰的中東百年史,更進一步引領我們思考每個事件的成因,對於身在台灣的我們而言,在衝突與競合中成長的「中東經驗」,也將是最好的借鏡!
名人推薦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創辦人】涂豐恩、【輔仁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陳立樵權威推薦!●依姓名筆畫序排列
郭建龍告訴我們,在這百年的中東,衝突往往不是二分的,不是好與壞,不是左與右,不是東方與西方、保守與前進,也不是遜尼與什葉、或宗教與世俗。這些分類當然都存在,但往往是互相交錯,讓衝突的局面從從敵我雙方演變成了多方角力……我們在東亞看到的衝突,甚至包括臺灣本身的問題,從歷史的角度而言,其實與中東之間也有互相呼應之處。──【「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創辦人】涂豐恩
本書作者的走訪與觀察,並未落入主流觀念的窠臼之中,反而從歷史觀察的至高點,帶領讀者往下進入近一百年來這個破碎中東的核心深處,而且史觀正確,批判西方強權的蠻橫無理也頗有力道。──【輔仁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陳立樵
作者介紹
郭建龍
獨立作家,社會觀察者。曾任《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輾轉於經濟、媒體、探險等各個領域。出版有小說《告別香巴拉》、文化歷史遊記「亞洲三部曲」:《印度,漂浮的次大陸》、《三千佛塔煙雲下:東南亞五國文化紀行》、《騎車去元朝》,以及經濟類等書籍。目前正在以文化、政治、宗教、經濟的視角遊歷和觀察世界,《穿越百年中東》就來自於這樣一次系統的觀察。
目錄
土耳其的馬麥德
巴基斯坦的馬麥德
在貝魯特,沒有真相
月之黑暗面
那一地的中東碎片
第一章 鄂圖曼:帝國的碎片
伊斯坦堡:又一個羅馬
鄂圖曼土耳其帝國:世界中心的病夫
成為碎片的中東
耶路撒冷:故鄉?他鄉?
第二章 土耳其:阿塔圖克的道路
凱末爾:救國易,管家難
阿塔圖克:現代化的獨裁者
伊諾奴:險灘激流中的掌舵人
土耳其式政變
艾爾多安:保守派的改革者
第三章 國王們和總統們:伊斯蘭的牧羊人
沙烏地阿拉伯:瓦哈卜的旗幟下
哈希姆家族:先知的族裔
在觸到的一瞬化為煙雲
納賽爾:永不失敗的自由軍官
納賽爾的信徒們
第四章 猶太人和阿拉伯人:三千年恩怨
耶路撒冷:流亡的人回家了
巴勒斯坦:新流亡者的Nakba
遇見過阿拉法特的老人
黎巴嫩:最複雜的戰爭
貝魯特:華爾滋與大屠殺
中東:充滿了陰謀的世界
第五章 遜尼派與什葉派:流血的兄弟
本是同根生
真主黨:來自阿亞圖拉的幫助
伊拉克與敘利亞:兩個鄰居的不同境遇
兄弟鬩牆的兩伊戰爭
薩達姆:停不下的車輪拖垮了馬
第六章 回歸宗教激進
刺客信條:來自中世紀的宗教激進傳統
慈善的兄弟會
兄弟會:走向地下,走向暴力
「伊扎布特」的全球化擴張
哈馬斯和兄弟會
奧薩馬‧賓‧拉登的煉成
「伊斯蘭國」:第四代的建國夢
第七章 埃及:革命三年後
馬木留克與革命
2011年:有預謀的抗議,無預謀的革命
更多的魚
世俗化、激情和失控
2012年:安拉的勝利
莫爾西:神權遭遇經濟
選錯了方向的執政
2013年:回歸暴力,回歸秩序
2014年:社會變了
回顧革命:進步?退步?
未解之結:穩定、統一和民主
第八章 敘利亞:從革命到宗教戰爭
從難民問題談起
敘利亞:被製造的國家
不自信的政府
阿薩德:強行塑造的民族主義
從宗教矛盾到政治危機
2011年:從和平到暴力
2012年:無理性戰爭
2013年:真主黨來了
2014年:混亂之中的ISIS崛起
合縱的迷局,未了的衝突
後記
序
散落百年的中東碎片 天主教輔仁大學歷史系助理教授 陳立樵
本書看似作者郭建龍在中東的經歷,但其實整本書讀來卻覺得他視野寬闊,還有相當程度的歷史關懷。
目前在中文世界裡探討當代中東議題的著作,多呈現出中東地區的亂象,諸多作者就算深入當地做採訪,也都帶有特定立場去訪談特定對象,呈現給讀者的中東不外乎是「動盪」、「戰爭」、「革命」、「暴政」、「貧窮」、「腐敗」這些面貌。然而,這麼廣大的中東地區就只有這些層面可以觀察嗎?而這是我們觀察中東所應有的角度與途徑嗎?
當下人們談論的中東,其實是個一百年前剛出生的小嬰兒。近代以來的中東,並沒有相當複雜,大致就是伊朗與鄂圖曼帝國。人們熟知的千年古國埃及,那時候屬於鄂圖曼帝國;阿拉伯半島,也屬於鄂圖曼。伊拉克、敘利亞、約旦在20世紀一次大戰之前,都是不存在的。歐洲國家進入中東之後,因為彼此勢力範圍之爭奪,導致伊朗與鄂圖曼都失去了自身發展的自主性。伊鄂兩國並非沒有作為,更不是許多史家所稱的孱弱病夫,其實伊鄂就是太有作為、太會捍衛自身權益了,影響到歐洲強權的利益分配,免不了就是得打一場硬仗。伊朗與鄂圖曼的內政與外交政策絕對沒有問題,但受制於軍事方面相對劣勢的情況下,歐洲國家的「砲艦外交」(Gunboat Diplomacy)就是伊朗與鄂圖曼無法承受的壓力了。
一次大戰期間,英法兩方在1916年簽署了《賽克斯—皮科協議》(Sykes-Picot Agreement),將鄂圖曼境內的美索不達米亞一分為二,便是往後災難的開始。阿拉伯地區的哈希姆(Hashmite)家族原本希望藉由英國的力量打垮鄂圖曼,然後建立阿拉伯王國,結果換來的卻是這一場英俄的分贓。1917年英國外交部長的《貝爾福宣言》(Balfour Declaration),讓歐洲的猶太復國主義者(Zionists)獲得強權支持,更加大膽進入巴勒斯坦建立猶太家園,擠壓了當地阿拉伯人的生存空間與資源。一戰結束之後,戰勝國瓜分了鄂圖曼,也透過國際聯盟(League of Nations)的「委任託管」(mandate),讓英法兩國名正言順接收了美索不達米亞。現在國際新聞常上榜的伊拉克、約旦、巴勒斯坦、敘利亞、黎巴嫩,也就在之後逐漸由地理名詞轉變成現代形式的國家。
一戰的戰勝國雖然獲得了中東世界,但卻帶來了百年以來沒能解決的問題,以阿衝突就是最直接的例子。阿拉伯國家自1948年以色列建國之後,捲入了多次與以色列的戰爭,至今在西岸(West Bank)與加薩(Gaza)的巴勒斯坦人仍在奮鬥中。而二戰結束之後,冷戰的兩個主角,美國與蘇聯,立即在中東展開了爭奪合作夥伴的行動。美國在50年代初期爭取到了土耳其、伊拉克、伊朗等國的同意,成為圍堵蘇俄共產勢力的防線,而蘇俄在同一時期也擁有埃及與敘利亞。中東這個區塊深受美蘇冷戰的影響,很多混亂的情況或者不穩定的政局,多是因為外來壓力所導致。
本書作者帶給讀者的就是這一段百年歷史,當中東世界被西方勢力切割成一張張碎片之後,沒人能夠再撿起碎片,強權也只會用自身標準去做重整,越整越沒條理,就形成現在一副混亂的面貌。
然而,主流的觀察角度卻完全摒棄歷史層面之理解。太多有關當代中東局勢的評論與分析,都只著眼於當代問題。當人們未能看清楚事情的本質時,最常見的就是把問題歸咎於宗教,人們像是戴上「宗教」這副有色眼鏡來看中東。例如,沙烏地阿拉伯與伊朗之間的對立關係,許多評論直接導入千年以來遜尼派(Sunni)與什葉派(Shiite)的糾葛,彷彿21世紀的問題都源自於7世紀穆罕默德去世前未說明誰是他的繼承者所導致。但沙烏地阿拉伯於1933年才建立,與伊朗一樣都跟美國友好。直到1979年伊朗革命成了反美國家之後,才出現沙烏地與伊朗交惡的關係。沙伊之間對立的問題,最大的因素還是因為美國的關係。只談宗教的話,怎能解釋這些情況?而多數國家都是遜尼派國家,可是埃及政府打壓穆斯林兄弟會(Muslim Brotherhood)、約旦打壓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alestinian Liberation Organisation),這些遜尼派穆斯林之間的衝突,比起對什葉派衝突的比例來得高很多。只談宗教,一樣也不能解釋這些情況。我們一味從既有的印象與表象來理解中東問題,卻忽略了事件發展的根源與本質。
此外,專制腐敗、社會動盪、貧富不均是另一個批判中東國家常見的立場,但這幾乎討論不出任何結果。在任何國家之中,只要人們觀察的採樣對象都是反政府人士的話,我們一定輕易地能取得「專制腐敗」、「貧富不均」、「社會動盪」這些反對意見,絕無例外。我們可能因為得到一百個反政府的意見而興奮不已,但也別忘了我們可能沒發現另外有一萬個支持政府的意見。這樣的話,我們該怎麼評判?不看歷史,只看當代事件的表象,讀者的視野就受到鏡頭局限,觀念也受局限,儘管到了當地也只想要找平常看到的那些面向。儘管本書作者也都提到這些事情,但他有大量的歷史陳述,將過去與現在連結起來,讓讀者能知道這些事情背後的意涵。
很多負面的事情固然都是事實,但卻不是我們理解中東的出發點。我們該注意的,是長期以來主流國際社會施予壓力後遺留的問題,逼得當地人必須做激烈的反應。諷刺的是,最後中東國家對於外來壓力的反擊,不僅沒能取得成果,還遭受到主流輿論之批判。
本書作者的走訪與觀察,並未落入主流觀念的窠臼之中,反而從歷史觀察的制高點,帶領讀者往下進入近一百年來這個破碎中東的核心深處,而且史觀正確,批判西方強權的蠻橫無理也頗有力道。然而,可惜的是,這散落百年的中東碎片,無論哪種方式的關懷,在外來壓力還未離去之下,還不知道要有多少個百年才能有平靜的時刻。
推薦序
帝國崩塌之後 「故事:寫給所有人的歷史」網站創辦人 涂豐恩
不知道是否有人做過調查,在臺灣的國際新聞中,究竟都報導了哪些地方的消息。如果按照頻率統計,我猜想中東應該榜上有名。
儘管本地媒體偏好花邊八卦,喜愛輕薄短小,但在中東發生的那些事,恐怕還是很難讓人不投以目光。戰爭、仇恨、革命、死亡,那方土地上所發生的事,用一種另類的方式占據了新聞版面。而在這個屬於社群媒體的年代,令人心碎的細節,更隨著人際網路快速流傳,不斷放大。一年多前,敘利亞小男孩陳屍海灘的照片,讓人記憶猶新;而中東難民在歐洲等地引發的爭議,仍是個正在延燒的議題。
透過那些零碎的片段,我們看到一幅灰暗的景象,我們好似感受到那些動亂與憂傷,彷彿目睹了遠方的戰火與喧囂。但也許我們真正學到的是,借用蘇珊.桑塔格著的書名,如何「旁觀他人之痛苦」。
在這本書中,她這樣寫著:「作為他國災劫的旁觀者,是一種典型的現代經驗,這經驗是由近一個半世紀以來一種名叫『記者』的特殊專業遊客奉獻給我們的。」
拜新聞所賜,我們看見了那些原本看不見的人與事,但儘管我們對著新聞憐憫嘆息,最後卻也總是選擇轉過身去。桑塔格有些尖銳地寫著:「我們感到憐憫,指的是我們感到自己不是釀造災痛者的幫兇。我們的憐憫宣告了我們的無辜清白,以及我們宛如真切的無能為力感。」因為他人的苦痛太過巨大,所以我們知道,然後遺忘。就像那海灘上的敘利亞男孩,轉眼也就被淹沒在資訊浪潮中。
在《穿越百年中東》一書中,郭建龍也寫苦痛。但他要的不是憐憫,而是理解。正如書名所顯示,他選擇了拉長視角,把支離破碎的新聞,放回了各自的歷史脈絡當中。每一個頭版頭條的新聞報導,每一張怵目驚心的新聞影像,都不只是一天之內發生的事,而是有著背後漫長的累積。這些在背後發生的事,大多為我們所不見,甚至從未曾在媒體上曝光,因為在事件當下,他們看起來如此微不足道,如此稀鬆平常,也許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小衝突,一些偶然發生的事件。唯有在回過頭去看的時候,我們才會把那些看似不相關的事物,一一串聯起來,也才能夠看懂,我們眼前的世界是如何在無數的偶然當中,一步一步的形成。這是歷史之所以不同於新聞的地方:不只是告知我們發生了什麼事,還要解說他外在的脈絡與內在的理路。
郭建龍抓住了過去這一百年,這是中東,也是整個世界翻天覆地的時代。如他所說,今日的中東,是當年鄂圖曼帝國崩解之後所留下的滿地碎片。其中的改變如此之巨大,以至於許多人今天幾乎難以想像當年鄂圖曼帝國的榮光。
而在帝國廢墟中重新建立起的世界,是由三個新的規則交織而起,分別是民族自決,比例代表選舉,與國界的無限加強。這三個定義了「現代」的概念,曾經帶給世界上許多的人們無限的希望和巨大的誘惑,讓他們前仆後繼地追求。但在中東,這三個規則間彼此的衝突,竟在之後產生出了無比棘手的難題。郭建龍告訴我們,在這百年的中東,衝突往往不是二分的,不是好與壞,不是左與右,不是東方與西方、保守與前進,也不是遜尼與什葉、或宗教與世俗。這些分類當然都存在,但往往是互相交錯,讓衝突的局面從從敵我雙方演變成了多方角力。
如果鄂圖曼聽來遙遠,那我們不妨思考一下另一個多數人相對熟悉歷史:清帝國的崩解。不同於鄂圖曼帝國分崩離析的狀態,在清帝國終結之後,原本的版圖大多數先後由兩個現代政權所承接,一直到今天,我們所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疆域,仍然透露著當年清帝國的痕跡。
但與中東相同的是,近代中國同樣經歷了從帝國到近代民族國家的劇烈轉換,儘管外貌相似,但本質已經天差地遠。像是同一個人的軀殼,卻換了一個完全不同人的靈魂。比如帝國對於統治疆域之內的族群與文化差異,往往比較寬容──郭建龍在書中也提到了這一點;但在現在國家的統治之下,每個人都得接受同一種民族身分。而在帝國時代相對寬鬆的邊界問題,到了民族國家時代,更是成為國家之間你死我活的問題。這樣一想,我們在東亞看到的衝突,甚至包括臺灣本身的問題,從歷史的角度而言,其實與中東之間也有互相呼應之處。
但郭建龍不是書齋內的歷史學者,他雖然提供了大量的歷史素材,卻也搭配了他在中東的親眼見聞。他是一個作家,也是一個旅行家。
值得一提的是,來自中國的郭建龍,也提供了另一個不同於西方評論家的視角。正如他在書中所提的一個小故事:一個擁護敘利亞政府的土耳其人,一見到他,不由分說地就認定他是同路人,因為西方國家往往反對敘利亞政府,而中國往往又與西方國家的立場不同,敵人的敵人,自然就是朋友了——當然,現實比這位熱情的土耳其朋友想的要更複雜些,這正是郭建龍一再提醒我們的。
中東複雜的處境,加上許多我們平時陌生的人名與地名,讓閱讀這段歷史時而構成一些挑戰,但這樣的挑戰,或許反過來也映射出了中東所面對的錯綜難題。也許我們不免還是個旁觀者,但《穿越百年中東》提供的豐富材料,能讓我們在對於這些苦難的來源,更多了一分理解。
詳細資料
- ISBN:9789869406659
- 叢書系列:
- 規格:平裝 / 352頁 / 17 x 23 cm / 普通級 / 單色印刷 / 初版
- 出版地:台灣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 本書分類:> > >
內容連載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卡薩布蘭卡這座位於北非的城市,由於處於各方勢力角逐的交會點,成了著名的大漩渦,是戰爭雙方情報交換的中心,號稱世界上最複雜的地方。而如今,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承擔了同樣的角色。
當我到達貝魯特的第一天,我的室友──來自土耳其的馬麥德(Mehmet)就告誡我:「在貝魯特,所有的和平都是假象,只有戰爭是永恆。當你來到這裡,就已經走進了沒有覺察的戰爭之中。」
當他對我說這句話時,我們正走在貝魯特的一條小街上。時值2014年5月初,午夜時分,涼風習習,路邊的燈光依然閃耀,兩邊的石頭老房子彷彿來自100年前的鄂圖曼帝國(Ottoman Empire)時代,雖然破舊,但卻帶著濃郁的歷史感。路上偶爾會有幾個看上去純樸平和的當地人和我們擦肩而過。
但是,馬麥德提醒我,這裡和平的微風只是假象罷了。
真相是:我們所走的街道兩側,就是世界最著名的「宗教組織」控制區域,這個組織叫真主黨(Hezbollah)。而與我們擦肩而過的人,不管他們是小商小販,還是司機職員,都可能是(或者曾經是、以後是)令人聞風色變的真主黨戰士。
不僅僅是這一條街道,在這座城市的其他地方,也充滿了非現實感。在與黎巴嫩接壤的敘利亞和以色列,同時進行著兩場流血的較量。而在貝魯特,各類人等都在緊張地活動著:政客們不安地注視著邊境外的戰爭,難民們等待著家鄉的消息,戰士們試圖越境去打「聖戰」。
全世界的政治勢力也都匯集在這座小小的城市,從西方的美國,到東方的俄羅斯,再到伊朗和什葉派(Shiites)、沙烏地阿拉伯和遜尼派(Sunnis),因為這裡距離戰場最近,也最能體會到戰爭脈搏的所在。
然而,就在各種陰謀和秘計的包圍之下,貝魯特卻保持著繁華如夢。富豪們仍然在豪華的俱樂部醉生夢死,夜總會裡的女郎們仍然在唱著〈玉樹後庭花〉,來自海外的大量勞工日日夜夜為這座不屬於他們的城市而勞作……這一切,即便像我這樣的外來遊客,也可以一覽無餘。
當我走在真主黨控制區的街道上,思索這座複雜的城市時,馬麥德又在一邊說出了他的第二句「名言」:「在黎巴嫩,你永遠不知道人們的真實身分。」
文章來源取自於:
壹讀 https://read01.com/Azgm57P.html
博客來 https://www.books.com.tw/exep/assp.php/888words/products/0010745648
如有侵權,請來信告知,我們會立刻下架。
DMCA:dmca(at)kubonews.com
聯絡我們:contact(at)kubonews.com
芬園四肢麻痺治療有效中醫診所集集白天賴床睏倦中醫推薦集集不用安眠藥治療治療中醫
信義鄉入睡困難中醫推薦 芳苑睡眠障礙門診中醫推薦 把脈超神的南投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南投入睡困難看什麼科 芳苑睡不著治療中醫 問診詳細有耐心的彰化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埤頭小兒過動治療中醫 員林長期頭暈改善中醫診所 看不好的人都來這間員林中醫診所,自律神經失調改善很多水里自律神經失調看什麼科 二水白天沒精神中醫推薦 把脈超神的鹿港中醫診所,睡眠障礙改善很多
留言列表